心不在焉的林堇和瑁哥儿拆着九连环,听到这话,暗自思忖,这两个尚未出生的孩子应该就是贾环和贾琮了。
听到娘家人丁兴旺,贾敏笑开了花,“家里添人进口,这倒是件喜事。”
虽然看不到贾敏的神情,但林堇从她的声音中就能听出她的欢喜来。
“对了,珠儿和琏儿也到了议亲的年纪了,你知道,家里对他俩的婚事是怎么打算的?”
“珠大爷书读得好,今年参加了科举考试,县试和府试都考了第一,老婆子离京的时候,珠大爷正在为院试做准备,说不得又拿个头名,中个‘小三元’。因此,不管是家里,还是珠大爷个人的意思,都是婚事暂时先等一等。”
虽然贾政那一房依然顶着豪门公府子弟的名头,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个名头是虚的,因此贾珠在议亲的时候,这婚事就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贾敏自然看出了这一点,闻言点头赞道:“这个想法不错,等珠儿读书有成再议亲,婚事选择的余地更大一些。”话音一转,面带忧虑的说:“只是珠儿这个做哥哥的不说亲,作为弟弟,琏儿的婚事恐怕暂时也要搁置了。
长幼有序,像我们这样的人家,断没有哥哥尚未议亲,就给弟弟说亲的道理。珠儿和琏儿年龄相仿,珠儿因为科举,稍微耽搁几年倒还无妨,但琏儿那边,婚事因为珠儿就这么耽误下来,恐怕大哥那边未必高兴。”
林堇有些意外,虽然她知道贾赦和贾政不和,但她是属于作弊,不能算数。根据她收集到的信息,府里提起太太的娘家,全都交口称赞,没有一个不好。
本来她以为贾敏出嫁时,贾代善还在,所以贾赦和贾政之间的矛盾都被压着,没爆出来;她出嫁之后,远离京城,消息不灵通,所以贾敏并不知道大房和二房不和,可她刚才的话表明,表明她清楚的知道两位哥哥不和。这样的话,想起府里对荣国府的评价,林堇手托下巴,觉得这事就有点奇妙了。
“姑娘放心,琏二爷的婚事已经定了。老太太看中了二太太的娘家侄女,小名凤哥儿的一位姑娘,大老爷那边也赞成。只是凤姑娘年纪还小,纵使定了亲,想要成婚也要等上一两年;况且两家原本就是亲戚,凤姑娘偶尔会过府做客,住上几天;若是订了亲,就不好意思来了,所以老太太就没提,但两家早有默契。珠大爷的婚事暂缓,琏二爷的也要往后推,这么一来,两下里倒也便宜。”
听到是二嫂子的侄女,贾敏微不可查的皱了下眉头,虽然不知道这位凤姑娘怎么样,但因为王夫人,让她对贾琏定的这门婚事不是很满意。
不过自古以来婚姻大事,都是长辈做主,贾母看中了,贾赦也答应了,她这个外嫁女纵使不是很赞同,也没她置喙的余地;况且就算她有什么想说的,也不可能和赖嬷嬷说;因此她没有就这事发表意见,转而问起贾家剩下的小辈:“二哥家中那位衔玉而生,小名为宝玉的哥儿,如今怎么样了?他抓周的时候抓了胭脂钗环,如今大了些,可还那么憨顽淘气?”
赖嬷嬷笑道:“宝二爷如今大些了,虽然还很淘气,不过已经懂事很多了。大姑娘带着他,口传教授了几本书,已经识了数千字在腹中。老太太说比当年的珠大爷还要伶俐,等宝二爷长大之后,纵使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绝对能和珠大爷比肩。”
贾敏笑笑不语,母亲写来的信中,虽然有夸宝玉聪明的,但也有他喜欢在内帷厮混,顽劣异常之言。不过赖嬷嬷身为奴仆,当着贾敏这位姑奶奶的面,说起主家的人,自然只有说好话的份,那些恶评私下里说说也就罢了,无论如何都不会在她跟前说。
……
荣宁两府同气连枝,贾敏问过荣国府之后,又关心了一下宁国府。
原本笑嘻嘻的赖嬷嬷收起了笑容,“前些日子保龄侯史大爷游湖,不幸溺水身亡。史大太太在史大爷的七七道场时不知道听了什么闲话,以死明志,跟着史大爷去了。在府里做火居道士的敬大老爷在参加完史大爷和史大奶奶的丧事之后,说了一通什么生命无常,富贵如浮云,他不能再贪恋红尘,要抓紧时间追求飞升大道之类的话,到玄真观正式出家修道去了。”
尚来不及为史家这对夫妻的过世伤心,贾敏就被自己这位中了“长生”的毒,爵位、官职、妻子和儿女一并抛却的堂哥的一番操作弄得目瞪口呆,轻叹一声,苦笑着摇了摇头。
……
贾敏和赖嬷嬷的话透露出的信息,对林堇这个有“预知”能力的人来说,见微知著,很多事现在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