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里郤山兵学最出色,他的讲解很快让另外三人醒悟,难怪车骑将军统率八万多大军坐镇阴山按兵不动,难怪朝廷送去陇西危急需要救援的急报就回师南下,深层次的原因是汉军北击匈奴王庭力有未逮。
剧信郁闷道:“这么好的机会,就因为准备不足放弃掉也太可惜了。”
“别急,今年的战争本是汉军仓促应战,此前朝廷应该没做好战争准备,能打出巨大优势是惊喜,再进一步打出更大战果有点贪心,自古以来大将最忌讳贪功冒进。”郤山解释道,贪功冒进是书本知识,他们第一学期就学过秦将李信贪功冒进,二十万秦军为楚国所败的案例,对此三个人表示可以理解。
这时象征着上课钟声敲响,四个人暗叫不好,拎起东西就跑。
卫绾走过花园直摇头,每天都能看到玩球忘记时间学生成群结队拼命往回赶,每堂课总有几个迟到的。
“卫祭酒慢走。”
花园另一边年轻女子缓缓走过来,卫绾无奈的叹口气,拱手道:“刘翁主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不知找某有什么事?”
刘陵笑吟吟地回礼:“我父亲早就不是淮南王,祭酒再称我翁主不太合适。”
“宗正红侯病重难治。天子有意启用淮南侯为宗正,本是诸侯王女出身为天子办事。称个翁主不算礼仪逾越。”卫绾很狡猾,他看出天子的心思。对身上有污点的淮南侯施恩成本最小,给刘陵个有名无实的翁主之仪让她安心在江夏郡经营沙羡,既可以安抚心怀不满的诸侯王,又能让列侯最强的平阳侯感到满意。
几年前失踪多年的刘陵归来,改头换面重新回到长安城活动,与以前相同的八面玲珑,不同的是对好色登徒子不假辞色,名义上是自愿为皇家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暗地里却和平阳侯一系开展全面合作。结合她的异常表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背后的平阳侯。
刘陵是曹时女人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只是碍于阳信长公主的威势日隆而不敢大声宣扬,这个公开的秘密几乎是长安居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年被耳目广大的关东商人带到天下各郡里,竟然在南方各郡引来不少人的叫好声。
曹时主张开发江夏郡连通南北通道,又建议开发南北要冲的南阳郡,并举荐庐江舒人文翁为太守,大赞文翁在蜀中经营七年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天子许之。
文翁上任之初深入闾里搜集百姓之所急,擒拿郡中勾结官僚的暴恶豪强数十家,南阳郡内的风气随之大为好转,尔后兴修水利劝农劝桑。兴办学塾主张教育,主张引入关中的农业技术严格执行,短短不到一年南阳郡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人均粮食持有量提高三石之多,百姓富庶民风也渐渐变好。因而获得南阳郡百姓的爱戴,成为关东炙手可热的大名人。
曹时举荐另一人就是眼前的刘陵。请天子允许她以宗女的身份与江夏郡太守进行官方沟通,顺利推展江夏开发计划,天子许之,并赐予刘陵翁主之仪。
从以上的星星点点看的出,天子在调整国内的政策方向,
百姓南迁开发故楚旧地的计划不容改变,开发荆蛮广袤的土地是确保南方利益的基础,未开发的蛮荒之地只会滋生更多的丛林蛮族,想让蛮族变的更文明只有诱之以利,没有比三季稻更能动人心魄的诱饵,毕竟财帛动人心。
几个月前,长沙国报捷的使者送来一束穗粒饱满的稻米,那是在南越试种成功的占城三季稻,春夏秋三个季节高产的作物,每年有七石五斗的收成,那还是没有肥料加成的产量,可想而知再提高三成收益得多高。
听到长沙国试种三季稻,三季总亩产接近十石,天子当时差点跳起来,一时间朝廷内风向大变,原本不太积极的文武百官一致支持大力推动汉民南迁计划,朝廷还不惜推出一亩十石的口号,吸引自愿南下的百姓到各郡县报名。
刘陵,恰恰是执行南迁计划的半官方人物,她代表车骑将军曹时的利益,在南方新附的三越地区拥有很强话语权,她出面作为官方与民间的沟通渠道效果出奇的好,由此可见,天子特许刘陵享受翁主之仪也并非单纯施恩。
“翁主有什么事请说。”
“沙羡城还要两三年才能初具规模,规划施工不需要您操心,南方急缺的是各类高级人才,所以我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城,想向您帮个忙,多分点人才到南方参与开发,天子有意把故楚荆蛮之地打造成汉家粮仓,就像关中和蜀中一样的大粮仓。”
“此话当真?”
“绝对不敢骗您。”
卫绾捻须沉吟:“既然陛下有意打造大粮仓,我们太学是有义务出一把力,此事交给我来办,翁主敬候佳音即可!”(未完待续。。)
ps:十石是600斤,现代三季稻年产量是1500斤以上,三分之一多点也符合情况,我看有些史料里提到最多14~15石亩产简直惊悚,其实两季稻有2000斤,三季稻投入多产出少,晚上还一更。